伪娘?声乐活化石——假声男高音和肖尔的《孤独之歌》
近年娱乐圈里涌起一股伪娘潮,各种超女、快男、达人秀,大小选秀舞台上的反串让人防不胜防。不过这种男唱女声的玩意并非什么新把戏,乃古今已有之。中国京剧里的梅兰芳反串花旦就是近代的例子,而西方近年再度风行的假声男高音也是证明。假声男高音歌唱家肖尔(Andreas Scholl)如今也被环球这类主流唱片公司收罗旗下。
假声男高音承启于阉伶歌手,阉伶歌手一般在7岁至12岁就实行阉割手术,只除掉睾丸。成年后,既有男子的体格和肺活量,又能保持童声时期的声带和喉头。他们的喉头永远不会移,他们的声带因此会与共鸣腔靠得更近,他们由此可以更加自如地控制呼吸并赋予其更大的力度。经过严格声乐训练的阉伶歌手,肺活量与横膈膜支持力惊人,一个音能保持延续一分钟,这是一般歌者所做不到的。他们在表演中几乎是在上演“声乐奥林匹克赛”,可以模仿鸟鸣,唱出颤音以及许多现在几乎失传的高难度演唱技巧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不人道的方式注定成为历史的灰烬。
假声男高音(Alto或Countertenor)也叫高男高音,是男声演唱音域最高的一种男高音,是一种超出常规音域的特殊男高音,音域甚至与女高音和女低音的重叠。这种演唱不像阉人歌唱家要借用到生理上的手术,而是靠特别的声乐训练。
《孤独之歌》(O Solitude)是假声男高音歌唱家肖尔在Decca的第一张录音,内容是普赛尔的歌曲集(唱片编号:Decca478 2262)。不过他其实出道已久,之前已在法国以出版古乐为特色的Harmonia mundi唱片公司出了大量的录音,可说是圈内闻名遐迩了。
安德烈亚斯·肖尔1967年出生于德国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,最早接触音乐是7岁时参加当地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教堂的唱诗班,在十三、四岁变声时因为无法正常演唱而陷入尴尬,幸而得到及时指导。同时被詹姆斯·鲍曼(James Bowman)和阿尔弗莱德·戴勒(Alfred Deller)这些假声男高音的表演所打动,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另类的歌唱之路。从1993年开始,肖尔便开始享受他那繁忙的演唱事业,他有许多机会与指挥家合作,包括克里斯提(William Christie)、科恩(Chritophe Coin)、加丁纳(JohnEliot Gardiner)、赫尔维格、强汉尔(Konrad Junghanel)与雅克伯斯等人,逐渐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首席假声男高音之一。除了大量的音乐会演出,肖尔还录制了许多唱片,其中他与班契尼(Chiara Banchini)及“415合奏团”合作维瓦尔第的《圣母悼歌》(唱片编号:HM901571)赢得1996年留声机大奖。这张专辑收录了巴洛克时期英国作曲家普赛尔的17首歌曲作品,其中选自普赛尔歌剧《亚瑟王》中的一首“What Power Art Thou”,又叫“寒冷之歌”(cold song),这首不长的歌曲非常考验歌者的能力,音乐本身也非常特别。《当我入土时》(When I Am Laid In Earth)是给《狄多与安涅亚斯》中女主角的唱段,毕竟比起男高音或者女高音,夹生男高音的演唱曲目还是比较少的,肖尔此举是在为假声男高音开辟更多的空间。既然女中音可以在歌剧中扮演男性角色,那么假声男高音也可以去演唱女性角色了。
总的来说,肖尔音色纯净柔美,没有任何矫饰和造作,自然优雅得找不出一点虚伪感。既有女声的柔美又能唱出男性歌手的张力和丰厚,对于听惯了今天男女分唱的听众,这样的假声唱法也许听着怪异,不过它却是曾经在舞台上辉煌一时的声音,直到今天仍是能让歌唱家们借鉴和吸取营养的活化石。